教学成果

>>2.1成果报告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2021-11-27 查看:

一、成果报告

(一)成果简介

数字创意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意产业相互融合,以创意内容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进行创新、应用的新业态、新经济,是助推两个循环新格局、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新引擎之一。为解决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匮乏和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对接的矛盾,从新工科”+“新文科出发,依托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多学科融合理论和协同理论,为满足文化传承赓续、人才复合培养、产教深度融合三大需求,提出三融合、三协同、三平台的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数字技术与艺术创意相融合、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相融合,以校企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评价机制三方面的协同为突破口,构建工作室、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学院三层阶梯式平台,通过多维度融合、多要素联动,推动地方高校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undefined

成果自2011年开始研究,2016年实施,经过5年的深耕细作,以三融合理念为统领,重构以价值引领为前提、以技艺结合为方法,以产出导向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由单一变多元,评价机制由孤立到协同,平台建设由封闭向开放,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通过本成果的实施,获批教育部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山东省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山东省首批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山东省首批企校共建工科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五年,成果惠及学生在互联网+”等高水平竞赛中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53项,其中国家级奖项 126项,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校企协同完成数字创意项目26项,产生经济效益5000多万。该模式被5所高校采用和推广,受益师生超过2000人。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解决了传统的数字创意人才培养过于强调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的问题

传统的数字创意人才培养理念过于强调专业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在重视价值引领,树立文化自信和培养技术伦理观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2.解决了现有人才培养难以对接数字创意产业链多样性人才需求,学校师资行业工程能力不足,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差的问题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能力缺乏多样性,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衔接不畅,高校教师从校门校门,普遍缺乏行业经验和工程应用能力,教学实践、创新培养缺乏梯度和层次,难以培养出数字创意产业所需的多样性人才。

3.解决了校企协同合作有效性不高的问题

现有校企合作未能有效整合校企双方优势,满足双方需求,导致校企间难以做到和合共生,无法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

(三)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通过三融合确立数字创意人才培养理念

1)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采用三进策略,通过文化基因进案例,美育精神进课堂,工程伦理进实践,将价值引领贯穿专业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竞赛课堂项目和企业课堂案例中,培养文化自信、技艺兼备、守正创新的数字媒体创意人才。

2)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相融合

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实现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协同发展;通过课程模块融合,在人才培养中实现新工科和新文科的交叉融合,培养有信念的技术人会编程的设计师懂审美的程序员

3)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融合

通过将行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通数字创意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和创新链。

        undefined

2.通过校企间的三协同构建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1)企协同共建课程体系

产出为导向,构建了基础理论、行业应用、领域创新三层渐进阶梯式的课程体系。树立了以价值引领为导向的课程观,将红色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文化基因案例引入课堂,课程目标对接行业需求的,校企共同开发《虚拟现实技术》、《图形图像设计》等9本新形态(纸质+数字化资源)高质量教材,进行基础理论教育;对接行业标准,以虚拟现实、数据可视化行业真实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开发了54个行业案例,进行项目化课程内容改革,落实行业应用。汇集了产业发展的最新、最前沿前27个行业项目,融入毕业设计,实现领域创新培养

2)企协同共建师资队伍

德高”“学高”“艺高为标准,构建了一支工、文、艺、理专业交叉的数字媒体+双师双能教学团队。

跨专业、跨学院、跨企业组建教学团队,逐步形成了一支工、文、艺、理多元融合、德高”“学高”“艺高、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数字媒体+双师双能教学团队。该团队品德高尚、学风正派,既具较高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具有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媒体艺术和文化传播等专业修养,从师资队伍建设角度为培养培养有信念的技术人会编程的设计师懂审美的程序员打好基础,解决数字创意产业链多样性人才需求的问题。

        undefined

校企协同提升教师的三力,即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能力跨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红色基因教育、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的入职培训、在职培养和管理全过程。教师在育人实践中锤炼自身高尚道德情操,端正品德言行,提升教师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能力。开展青年教师导航计划,以老带新,依托省本科教改课题、教育部协同育人课题开展对分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种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校企跨专业、跨学科集体备课,联合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研究课题、发明创新等活动,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研究能力;通过双聘双挂双导师制提升教师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2位老师分别受聘奥维信息科技和新视觉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团队带头人,聘请2位科技型专家担任学院产业教授。同时,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聘请了7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等担任兼职老师,要求所有校内专兼职教师均应具有1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验或自主创业经验。为本科生配备“校内导师+产业导师”双导师,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指导学生工作;专任教师与企业教师“结对子”,通过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三力并举培养文化自信、技艺兼备、守正创新的数字媒体创意人才。

校企师资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提升团队技术服务能力

技术服务是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校企师资共同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飞翔影院系统集成与应用》课题(中国首批国家文化科技示范工程项目),联合研发填补国内数字创意领域内互联网协同教学、协同制作技术空白的CG云课堂、CGtem平台,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undefined

3校企协同共建评价机制

以学生为中心,校企双方通过价值导向评价检验基础知识教学情况、通过过程导向评价检验专业能力培养情况、通过结果导向评价检验创新能力提升情况,建立督导听评课反馈、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毕业生座谈会、班主任评价反馈、用人单位评价等反馈机制,评价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全过程,根据评价结果反馈优化、持续改进,提升培养质量。

3.通过三平台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构建了由工作室、协同创新中心、数字创意产业学院三级渐进式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1) 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工作室,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

创建了3个工作室包括新视觉数字创意工作室、D&A创意工作室、可视化人机交互工作室,学生在工作室参与影视、动画、虚拟现实、数据可视化等多个方向的实践项目,支持学生通过创作传播红色精神等优秀文化的作品参加竞赛,申请国家专利,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

2项目实施为主的协同创新中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经山东女子学院牵头,与山东新视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奥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共同成立数字媒体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由5个实验室组成,包括虚拟现实实验室、VR创新实验室、VR沉浸式开发实验室、影像采集实验室、影视动画实验室。主要以项目实施为主,为师生产、学、研合作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各级学科竞赛提供设备、技术支持。教师使用真实项目开发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实践,提供实训课题、承接产业项目,并鼓励学生申请学术课题、撰写学术论文。学生通过参与开发《洪家楼三维重建》、《党建VR展馆》等项目,参与制作《哪吒》等动画作品,在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双模块基础上,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3以公司孵化为主的数字创意产业学院,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数字创意产业学院自2019年开始筹备,2020年11月挂牌成立。创意产业学院主要包括与山东大学、山东新视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数字媒体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智能媒体与交互设计实验室,与山东新视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共同成立数字媒体协同创新中心、与山东财经大学联合共建省级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山东新视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共同建设了长清创新谷实训实习基地。以公司孵化为主的数字创意产业学院,鼓励研发符合行业需求的创业项目,全面服务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产业学院的成立迅速激发校企双方的活力,已开发《虚拟现实机械拆装培训系统》等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软件系统20余项,参与研发了CG云课堂、CGtem平台,孵化了黑犀(济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创业公司。得到了学校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21年被评为校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

        undefined

依托三平台建设成果,连续7与山东大学共同承办山东省大学生数字媒体创意大赛,搭建校校、校企、校会间的桥梁,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反哺实践平台建设

(四)成果的创新点

1.“三融合的培养理念创新

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文化传承引领价值塑造,将新工科(数字技术)+新文科(艺术创意)人才复合培养贯穿知识传授,以产教融合实现能力提升的数字创意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三融合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中,解决了数字创意人才人才培养中价值理性欠缺,学生岗位胜任力差,校企协同不充分的问题,培养出一批具备文化自信,坚守工程伦理,具有跨学科视野,能够守正创新,技艺兼备,敢于承担文化传承赓续重任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数字创意人才。

2.“三协同的培养模式创新

校企协同将数字创意人才培养嵌入数字创意产业全链条,打造了和合共生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三融合理念的指导下,校企间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评价机制三方面协同合作,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专业知识、工程素质、艺术素养、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多方位培养。建立了从基础理论到行业应用再到领域创新的三层渐进式课程体系,建设了一支双师双能的数字创意+”师资团队,设计了涵盖价值导向评价、过程导向评价和结果导向评价的评价机制。通过多年实践,彻底解决了校企合作机制不畅、活力不足的问题。模式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合作企业成长为数字创意产业的龙头企业,校企联合开发了一系列优质教材、课程资源和教学平台,数字创意+”师资团队教学实践能力极大提升,数字创意相关专业学生在各类大赛屡获佳绩

3.“三平台的实践教学创新

通过建立工作室、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学院三层渐进阶梯式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创新环境和成长空间。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工作室参与影视、动画、虚拟现实、数据可视化等多个方向的实践项目,取得学科竞赛获奖和国家专利等成功,在协同创新中心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和项目,学习撰写论文,申请学术课题;在产业学院参与涉及创意、美术、技术研发等数字创意产业的全产业链的实际项目,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并创办公司。

        undefined

(五)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成果推广应用范围

成果自2011年开始研究,2016年在山东女子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试点实施,并于2018年在全校进行了应用推广。

本成果构建的三融合、三协同、三平台的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可为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开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提供参考、借鉴,特别是成果注重“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相融合”的理念与做法,为文化自信,具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该成果2018推广至临沂大学、山东管理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019年推广至山东财经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获益学生累计1600余人。效果良好——学生的文化自信明显提升,职业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了较好提升。

该成果于2017年在山东省大学生数字媒体创意大赛实施,赛题围绕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数字技术与艺术创意相融合、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相融合的理念,累计受益学生6000余人次。

2.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1)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三观正、懂行业、会项目、善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彰显。互联网+、全国数学建模比赛、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等高水平竞赛成绩提升显著,成果实施当年即实现国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五年来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53项,其中国家级奖项 126项,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校企协同完成数字创意项目27项,产生经济效益5000多万。

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输送优质人才,数字创意产业学院每年为山东省数字媒体创意产业输送人才约200人,近五年累计输送人才1000人左右;与山东大学连续7年联合承办山东省大学生数字媒体创意大赛,开展学生培训师资培训,培养师资300人次,学生1000余人次;成功孵化2家数字创意企业,黑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济南空凌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培育出行业领军人物,毕业生王嘉伦带领团队成功孵化出传播正能量的抖音头部账号路边小郎君,该账号拥有1440万粉丝,王嘉伦饰演小郎君,现担任掌上风暴公司副总经理,2021年其在第五届自媒体风向大会上获得微播易年度商业价值荣誉影响力视频达人奖,并获得小荷直播”——青年电商赋能计划公益达人;毕业生林立坤两获泰山文艺奖,所拍摄影片《九岁》入围纽约国际电影奖(最佳新人导演-短片)自前为知名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成为抖查查投资公司合伙人。

        undefined

2)教师实践育人能力明显提升

构建校企师资双向流动双导师等制度,实现双聘双挂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现有省级教学能手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团队2个,山东省级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人、山东省产教融合学科骨干带头人1人、济南市科技创新先锋3人,济南市科研先进工作者2人,近3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33项。

        undefined

3)成果取得良好示范作用

与山东大学连续7共同承办全省大学生数字媒体创意大赛,搭建校校、校企桥梁,暑期组织数字创意教师培训和学生培训,受益教师400多名,60 余所高校的 6000 余人次学生受益,面向优酷、腾讯等视频网站发布优秀作品 100余部,获得点击量200万余次。通过大赛为山东数字媒体企业输送产业人才1000余人。20 余所高校,100 余名教师前来我校学习交流,成果在山东财经大学临沂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管理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获益学生1698人。

4)成果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202010月在中国计算机大会分论坛上做《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的三融合、四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构建》经验分享,引起广泛关注。该模式在山东计算机学会院长论坛上做典型发言得到兄弟院校好评,《山东女子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积极探索新工科育人模式》在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教信通、搜狐、头条、百家号等媒体被大量关注和转载,点击量超过百万。2018 年,我校入选教育部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20年获批山东省产教融合骨干带头人。


        30892